新华风传统新园

发布时间:2025年3月20日 分类:新闻资讯馆内新闻 浏览量:206

新华风传统新园是中国古建园林大师罗哲文先生对中国传统建筑传承与发展创新的专业性定位。2004年6月时任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评定委员会副主任罗哲文先生在永陵博物馆馆长马良云女士陪同下莅临易园考察。对易园“承华夏文脉、造时代经典”的传承与创新性营造理念及取得的成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认为:中华民族文化上下五千年,在每个时代都形成了与之相关的建筑文化风格,常见的有秦、汉、唐、宋、元、明、清及民国风等,都形成了各时代的建筑风格。如:西安唐风,开封宋风,山西元风,北京、苏杭则以明清为胜,各领风骚。中国传统建筑在新时代也应该形成与时俱进的时代风格与特点,是建设部正在探索的重大课题。

1、易园的造园理念与创新成果非常契合国家建设部正在研究的新时代新华风「传统新园」课题。易园已经做出样本,是新中国、新时代古建园林典范之作,是新华风古建园林的创新者与开派者。

2、将易园博物馆纳入建设部新华风传统新园推广示范项目,鼓励易文清先生结合“传统新园”营造理念创作与推广,为新中国新华风“传统新园”做出更大贡献。同时接纳了易文清先生为国家“文物古建罗哲文师承制”入门弟子,并即兴题词:“传统新园,大开眼界”。

3、易园是一个由文物建筑移建,和文物部件组建起来的,现在就应该作为文物保护单位来看待,是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典范。

罗杨先生莅临易园

中国民间艺术学会党组书记,中央文史馆特邀馆员,罗哲文之子罗杨先生莅临易园。称易园园林不愧为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颂赞诗,是可望可及、可游可居的立体的山水画卷,恰如《牡丹亭》所叙:“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并拔题赞誉:

易园传统新园相关媒体报道链接:https://epaper.scol.com.cn/html/rlzyb/20241223/rlzyb856032.html

成都市金牛区金牛大道金泉路8号便是易园所在地,占地约200亩。
易园因园主的姓氏而得名,易文清解释,并不完全因此,而是以易经哲理美学为造园理念,深度挖掘古蜀金牛坝历史文化与传奇,以打造时代经典为目标,打造了这座当代中国古建园林艺术博览园。
在业内,大家都知道易文清有一个浓浓的罗哲文情结。多年来,为了传承发扬罗哲文的建筑理念,易文清自掏腰包,承包了多场学术研究论坛。
为何如此痴迷?易文清回忆,2004年6月,时任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评定委员会副主任的罗哲文下榻金牛宾馆,发现一墙之隔的易园建筑颇具特色,走近发现竟是一家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游历之后,罗哲文找到易文清进行了沟通交流,并对易园“承华夏文脉、造时代经典”的传承与创新营造理念以及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
罗哲文告诉易文清,易园的造园理念与创新成果很契合当时正在研究的新时代新华风古建园林《传统新园》课题,易园已做出样本,是古建园林典范之作,是新华风古建园林的创新者与开派者。他认为,易园是由文物部件移建起来的,应该被当作文物保护单位来看待,是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典范。同时,他建议将易园博物馆纳入原建设部新华风传统新园推广示范项目,鼓励易文清结合传统新园营造理念创作与推广,为新华风传统新园作出更大贡献。
对这位生于四川宜宾的同乡、业界泰斗,易文清一直很敬仰。因这次偶遇,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师徒情谊。
此后,罗哲文之子罗杨莅临易园,称易园不愧为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颂赞诗,是可望可及、可游可居的立体山水画卷,恰如《牡丹亭》所叙:“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李凌

微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