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园十必看
易园十必看
1.一看文化立意 二看空间格局
易园以“易理美学”作为创作理念而建立起文化创意体系。为此易园从园名、院名、楼、门、房间、景点、路、菜到茶名都是根据易的系统文化创意而来,根据文化创意而规划易园的空间格局。并以易的“以藏为露,以隐为显”“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的哲理思想和“欲扬先抑”的手法来构建“园中园”“院中院”加前庭后院、峰回路转登堂入室”的效果。
一是整体呈现以易经先天八卦五行文化作为四面八方大格局定位;二是以各园、院、堂、馆之间以山水相连形成“园中园、院中院”中格局定位;三是以各院落、厅堂、廊、亭、榭、轩以阴、阳、灰一房三空间小格局定位。
2.三看建筑特点 四看工匠手艺
中国古典建筑:以唐宋明清统领全国,西安、开封、北京、苏杭各领风骚。
易园则将其四川独特的蜀汉阙楼建筑文化以创造性地发挥,取得了极佳成果。整个建筑群包括三座大门楼、一座道生堂美术馆、两个大池塘、三座大石桥,一座大照壁,两百米围墙、水景、花台、花缸、庭院石灯笼等。是一个系统性的极具时代特征的新古典汉风建筑项目。展示了“蜀汉雄风”阳刚之美。
整个项目古建筑群,是一个传统与时代完美兼融,继承了华夏传统文脉,造出了时代经典的项目。不仅完美继承了中国古典建筑制式、材料、工艺三大核心要素,还创新性发扬光大了中国古典建筑的核心要素,是中国罕见的近现代汉风经典建筑群,成为了金牛大道上一处地标性建筑群落 。
为体现易理阴阳与刚柔相济,中轴线以“蜀风汉韵”的厅堂建筑来体现阳刚,侧园则以不对称“川园子”山水庭院体现阴柔。
庭院建筑特点
①房间分为阴、阳、灰三空间,保证在不同的季章、时间、喜好有适宜的选择。
②庭院是以水代墙、隔而不堵的共享空间。若隐若现、能在有限的地域里造出无穷的空间感。
③将各功能性建筑之间用廊亭连接,便可形成深深庭院,曲径通幽之妙。
④每个院、每座楼、每间房、每个景、每座桥、都有独特命名与典故的文化特点。
⑤中国古典建筑三要素:
易园的建筑是在传统川西民居基础上,由外观到室内、从用材到结构上,既完美继承了中国古典建筑三大核心要素(制式:单体与群落建筑制式。材料:木材,石材,泥瓦。工艺:木工,石工,泥瓦工),又创新性发扬光大了中国古典建筑的核心要素,都具有时代性特征的体现。
3.五看自然生态 六看曲水涟漪
易园的“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理念最能体现青城之道法自然与都江堰之蜀水文化。
4.七看古树奇石 八看文物古迹
易园的古树名木是易园成功的主要要素之一,因为有了这些古树名木,才能使年轻的易园从外观上看上去像个百年老园。而当细品这些名木古树时,又才觉得每一棵古树名木都有一段历史传说,使之成为一个个沧桑动人的故事,也给易园平添了更多的传说,使之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植物天堂。
奇石遍及全园,来自全国,有远自安徽的灵璧石、来自浙江的太湖石、山东的花岗石等。大者百余吨,小可掌中玩,曾有诸多文人墨客为此作“石头记”和“易园读石” 等专著,是一道靓丽的石头风景线。
作为中国国家级园林艺术博物馆,易园除了收藏具有文物价值的书画、珍贵古典家具、古石刻外,每一幢建筑上都有精雕细刻文物构建,中国业内学术权威人士评定,整个“易园就是一个由文物部件移建起来的,现在就应该作为文物保护单位来看待”。
中国古建筑大师罗哲文先生游览易园后,称赞“易园是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典范”。
5.九看拜堂花轿,十看龙灯川戏
易园的“中国式结婚”的拜堂花轿和以堂会形式的川剧和龙灯,是易园两道极具地方特色的人文风景线。
易园龙灯川戏
易园的龙灯以传统龙、凤、麒麟、龟称为四灵,造型优美,绚丽多采,线条刚柔相济,闪耀着独特的非物资遗产光彩。易园堂会中的川戏是传统艺术压轴之作,堂会章目雅俗共赏,是园主与友人、家眷欣赏、吟唱戏曲的地方。
中国式结婚拜堂花轿
易园是“中国式结婚”礼制庆典之专门场所。此处以传统婚庆程序,为“众礼之中,婚礼为先”之国人,设计的一个立足现代而取法传统的结婚仪式。让人生里程碑的新婚庆典,有一个完美的过程。
中国古代婚礼的“六礼”,始于周朝,包括纳采(议婚、提亲)、问名(讨身辰八字、门第、职位、容貌、健康等)、纳吉(卜问吉凶,也叫订盟,现称订婚)、纳征(送聘礼、下彩礼)、请期(议订婚期,也叫择吉、送日子、定日子)、亲迎(男到女家亲自迎娶),已在新人婚典前渐次完成。
最后的精彩典礼仪式,须在最美的环境中完成。易园梨花园,备有传统婚典全套设备,大轿、凤冠、盖头等等。好让新人,在“一拜天地神保佑,二拜高堂恩如山、三拜尊亲四拜客,夫妻对拜得团圆。洞房花烛盖头掀,恩恩爱爱万万年。”的祝令声、亲友们的笑闹声里,留下终身难忘的记忆。
良辰美景相佳丽 闺楼绣球定情缘 郎才女貌结连理
鼓乐喧天迎佳人 送亲时感养育恩 携手登高送坪界
同舟共济过曲桥 养正轩承浩然气 白头偕老长寿桥
山盟海誓祈福愿 花好月圆望日舟 红运高照踩舟桥
脚踏实地背新娘 锣鼓花轿红盖头 喜庆堂上贺新贵
天地高堂夫妻拜 早生贵子拜观音